2035年常住人口達580萬!推動融灣入圈,環灣向東!中山未來15年城市輪廓初顯!
7月9日,中山自然資源局發布了《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(2020-2035年)》(草案)公示(下面簡稱規劃),公示時間為2021年7月9日-8月7日。
規劃開篇前言中就提到,這本手冊正是中山未來藍圖的縮影,描繪出2035年我們將遇到怎樣的中山,築夢如何的家園?希望廣大中山市民積極參與其中。規劃分七大部分來闡述,字裏行間都透漏著對中山未來的憧憬與展望。
規劃範圍為中山市行政轄區,1899平方公裏面積。近期規劃到2025年,2035年為規劃目標年,遠景規劃到2050年。
戰略定位和目標詳細明確且清晰。就近期目標而言,截止2025年,中山將發展成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,躋身全國制造業一線城市前列,打造成國際花,現代化,創新型的多功能城市。
此次規劃至2035年,預計常住人口能達530-580萬人,服務人口約650-700萬人。
其中,文件中重點提及“融灣入圈,環灣向東”,推動中山環灣融圈向東布局,將對接深圳、協作廣佛、借力南沙、聯動珠海、攜手江門,一起協同發展。
加強優化空間格局,構建“三核兩帶一軸多組團”的開發格局。
三核為翠亨新區、火炬開發區、岐江新城;兩帶為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和西部優勢產業升級帶;一軸指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軸;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、火炬區(新)、翠亨新區、西部組團、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圖。
優化空間格局,通過城市更新,推動中山國土開發保護格局優化,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產城融合發展,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,提升城市空間品質,構築大灣區西岸綜合樞紐城市。
發揮產業集聚效應,形成:“重大發展平臺—-產業產地—產業社區”+“彈性工業用地”的“3+1”制造空間體系”。
交通規劃方面,加強交通聯系,建設灣區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,打造開放高效的樞紐體系。中山將打造航空與港口航運,形成30-60分鐘出行時空圈;2條鐵路1主樞紐+3條輔樞紐;4條國鐵5條城際;6橫4縱高速網。
做強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,打造“H”型市域產業空間大戰格局,構築“3+4重大平臺”。
打造精品宜居幸福家園,建設一座全域公園城市。
塑造魅力城市風貌,加強城市門戶和景觀節點的設計。